| 绵阳紫荆民族中学现在何处?这似乎成了一个谜。 5月21日,本报记者在绵阳采访时,接连询问绵阳市教育局办公室、当地114查号台及外宣办,均称不知情。 自2011年10月17日,这所由香港政府拨款和教育界募捐的中学,从位于绵阳市涪城区花园路9号的校址搬走后,便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而若不是在5月20日传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遭到地方拆毁”的消息,这所中学或许还会“消失”更久。 而在该校原址,记者看到校园被万达广场巨大的广告墙包围起来,成了一片大工地。工地上,原来学校的教学楼仍在,整个建筑摇摇欲坠。而在教学楼的背后,数幢正在施工中的高层楼盘已接近封顶。 “教学楼正准备拆除,这里要修建商业中心。” 在现场的一位万达广场项目部人士对本报说。[详情] | | |
| 4年前的5月12日,强震袭来,山河颤栗,满目疮痍,举国悲痛……绵阳民族初级中学也未能幸免,在地震中损毁。 两年前的5月21日,《四川日报》报道说,汇聚香港各界人士爱心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教学综合楼举行落成典礼;而该校已于3月份投入使用。新校名冠以“紫荆”,是为了铭记香港同胞的一片爱心。香港援建紫荆民族中学的资金有两个来源:香港政府拨款200万元港币,教育界捐献200万元港币,以及当地投入的重建资金256万元。 昨天,5月21日,《西部商报》报道说,紫荆民族中学现已被拆毁,校址上将建造一个豪华式商住综合工程,是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承建的一个名为涪城万达广场的建筑。据悉,绵阳市已斥资七千万元人民币,另外择地建设全新的紫荆民族中学,学校建成后,作为港方援建的灾后重建项目性质不变,校名不变。 拆掉一个耗资600多万的学校一点也不心疼,投入七千万元人民币再建一个新学校一点也不困难——绵阳方面怎么就那么阔绰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钱太多,多到花不完,可以随便花;二是钱不是自己的,拆掉的学校,大半是别人送的;腾出地皮建豪华式商住综合工程,又可以大赚一笔。[详情] | | |
| 灾难仅仅过去四年,国人还没有从悲痛中完全缓和过来,而援建的紫荆民族中学在2010年3月竣工开课,短短的两年多时间,竟然遭遇拆毁,这是多大的浪费!贫穷的绵阳人民怎么能禁得起如此折腾呢?不知道当地政府是何目的、是何考量?笔者不知道援建后学校的产权归谁所有,估计归当地政府所有,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作为援助的单位,对自己援建的项目应该是倾注了感情的,受援助单位何以就不能顾及援建单位的感受呢? 此前,香港有报章报道,紫荆民族中学已经关门,周围已经竖起木板和标志,当地将由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承建一个名为涪城万达广场的建筑,而且工程已在进行之中。 笔者怀疑,是什么样的工程如此牛皮,竟然非要学校让路?一般情况下,教育优先,任何国家都将教育放在首位,只听说其他工程为学校建设让路,没听说学校要给其他工程让路!这样的工程会不会就是一个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呢?[详情] | | |
| “学校被拆,改建豪宅”,这事儿本就足够雷人,尤其是当被拆的学校竟然还是灾后援建的学校时,为了商业利益,居然将“爱心”连根拔起,更是犯了大忌。也无怪乎,作为援建方的香港感觉“很受伤”,甚至连“献出去的爱心,泼出去的水”这一原则也顾不上,急着要向四川方面追索善款了。 诚然,援建学校被拆,作为援建方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不过,既然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地震灾后援建的学校,是不是就一定只能维持原地不动,的确也不能过于绝对。事实上,灾后重建尽管理应有更审慎的规划,并对重建工程及其投入有长远的考量,但是,面对灾后百废待兴的情形,援建工程是不是真的能有等待完美规划的耐心,灾后重建规划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其实也不难理解。尤其是对于校舍的重建而言,既然学生不会因为校舍的缺失便停止成长,校舍的重建恐怕更是要快字当头,而在这一过程中,校舍重建的选址与规划,自然也就难免会与长远的规划和发展产生冲突。 “旧城改造”并非对于原功能区的拓展,相反,原本的教学区域,将被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完全取而代之。这究竟是在“旧城改造”,还是在“腾笼换鸟”,又抑或是商业利益、卖地收益对基础教育乃至基本民生的挤兑?恐怕更需要被打上个问号。[详情] | | |
|
|
看香港教联会如何表态 | | 建筑病之“英年早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