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播报>沙场英雄
宋文骢|战机歼-10首飞这一天,成了他的“生日”
2018-03-30 06:58:44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天南 杨元超编辑:杨思晨

  “努力让歼-10的起落架流着我们自己的‘血液’”

  有人说,歼-10的命运是15分钟决定的。

  1982年2月,我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召开,讨论歼-13方案和强-6的衍生方案。

  原本,宋文骢作为航空工业成都所的代表,只是去“帮助参谋参谋,完善完善方案”。但在会议上,领导“意外”地给航空工业成都所一个机会,发言时间只有15分钟。

  “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没有飞机模型,没有图纸资料,宋文骢和同事们借来明胶片,连夜将飞机图形、基本数据、重要性能等画在上面。

  在会上,宋文骢从未来战争怎么打讲起,提出新战机应强调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等要求。

  汇报结束后,会场先是沉默,继而是窃窃私语,最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正是这短短的15分钟,一个保守二代半方案,变成了一套新型先进三代飞机方案。

  起初,歼-10项目并不被看好。有人说,这是“五分钱想上长城,车票都买不起”。还有人说,新技术超过了60%,肯定是要失败的。

  在歼-10设计研制的过程中,起落架对于数控加工水平要求极高,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据歼-10项目原行政副总指挥晏翔后来回忆:“宋文骢反复告诫大家,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歼-10的起落架流着我们自己的‘血液’。”

  宋文骢与杨伟是师生、是朋友,更是忘年交。“平时大家都说他很和蔼,可一旦工作起来却非常较真。”杨伟对“三滴油”的故事印象颇深。

  歼-10渐渐成型了,离试飞的日子越来越近,可就在这时,有工作人员发现机身底下出现了三滴油。

  普通人眼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三滴油,歼-10的技术人员却花了12天检查排故。期间,宋文骢一直在现场,与有关人员一起分析原因,查找故障。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中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制、可媲美国外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机。

  《鹰击长空》一书记录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全场的人们欢呼、跳跃、鼓掌,有人把手中的鲜花抛向天空,向飞机和飞行员致敬。此时,宋文骢神态非常平静。他把手放在前额上,注视着飞机平稳地抬头飞向天空,冲入云层,爬升到更高的天空……

  回忆歼-10首飞成功后的庆功宴,杨伟记得很清楚,宋文骢高兴地对年轻人说,他出生于3月26日,歼-10首飞成功是3月23日,“以后,我的生日就是这天了!”

  “生日”成为新一轮攻坚的起点,历经数千次的定型试飞,歼-10于2006年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

  那一年,宋文骢76岁,离被任命为歼-10总设计师之时,已过去整整20年。

  “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在不在没关系”

  一夜奋战,又见黎明。

  暮秋的落叶,昏黄的路灯,拖着疲惫的身体,宋文骢走在回家的路上。

  离家越来越近,脚步反而变得有些迟缓。他想到了夫人张懿,想起了远在上海的女儿,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是啊,这些年,他欠家人的太多了。

  宋文骢35岁结婚,41岁才有了独生女。可因为夫妻都扑在飞机研发上,女儿很小就被送到上海的外公外婆家。

  宋文骢从事几十年飞机研制工作,甚至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有一年,弟弟宋文鸿去探望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类书籍,回去后便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牙医了!”

  直到我国对歼-10进行部分解密后,一些报纸和杂志在报道中将宋文骢称为“歼-10之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几十年来一直在默默地为国家研制战斗机!”

  一次,有人问宋文骢:“搞一个型号少则8年、10年,多则20年,你已经50多岁了,歼-10能在你手里定型吗?”

  他是这样回答的:“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人才会成长起来,我们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在不在没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初,受出国潮的影响,时任歼-10某项目研究小组组长的杨伟也动了出国的念头。一次汇报会后,宋文骢动情地对他说:“别走了。”就这三个字,为中国留住了一位歼-10双座型、FC-1和歼-20三型战机的总设计师。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等优秀人才,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2004年,宋文骢卸下总设计师的担子,转而成为航空工业成都所首席专家。他依旧坚持每天上班,大院里经常能看到他骑自行车的身影。

  他的女儿回忆,父亲经常开玩笑地说:“院士,院士,愿意是就是,关键还是得做点儿事。”

  2015年底赴北京看病前,她发现父亲在学习各类文件精神时,经常拿笔做批注,还自己制作剪报留存,在其中一篇名为“不能以院士称号自居”的文章上,宋文骢用红笔画了很多波浪线。

  也许,宋文骢还有遗憾。把航空事业和战机研发当作生命的他,没能亲眼看到新一代战机编队飞行、睥睨长空的这一天。

  但值得欣慰的是,由他参与及主持设计的歼-8、歼-7C和歼-10战机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广袤的蓝天,留下了他执着求索、无悔追梦的航迹。正如那年“五四”青年节,他与青年人同登龙泉山后,慷慨赋诗——

  老马信步小众山,青骥奋蹄白云端;深幽奇骏通天路,同心无畏任我攀!

照片提供:夏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