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要闻
@青年,古老中国的青春之歌是这样唱响
2018-05-03 03:21:14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尚伟编辑:杨思晨

  红船上驶出的青春中国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传播。而传播的主力军,恰是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

  1919年,30岁的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920年,29岁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那一时期,只有20多岁的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等,也经过不同的路径,成为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给陈腐、黑暗的旧中国注入一股清新、鲜活的气息,大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于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才28岁。28年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给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屈辱的中国人民带来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

  28年中,中国革命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但是,即使在最艰苦黑暗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始终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决心。1930年1月5日,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克服党内存在的悲观情绪,毛泽东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判断:“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那一年,毛泽东只有37岁。他的信心,来自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

  秉持着这种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将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的年龄。但他们坚信,选择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最有价值,选择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他们坚信,永远做人民的儿子,永远为人民服务,党所带领的中国将永远是青春中国。

  担起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青春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同向而行。

  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注定每位青年的人生坐标意义非凡,这其中既有国家对人才的渴求,更有历史对青年的期待。

  不负时代,唯有奋斗。对社会而言,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对个人而言,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习主席的青春,就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的:15岁孤身离京,来到黄土高坡上的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见证了顽强奋斗的日日夜夜;在正定工作的3年多里,心系群众,深入调研,走遍全县每一个村庄,用心血和汗水留下一串串青春奋斗的坚实脚印。可以说,正是青年时代的磨炼与奋斗,才奠定了人民领袖的人生根基。

  当然,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正如习主席所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而奋斗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越是面对困难和矛盾,越能激发出非凡的力量。

  今天的中国,迈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各个领域中,青年人的奋斗身影成为亮丽的风景。在各个岗位上,青春的火热干劲成为最动人的旋律。他们虽然职业不同、地域有别,却都有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滚烫的激情,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我们深信,在追梦铸梦的征程上,广大青年必将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书写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的历史诗章。